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家具业纷纷牵手资本 家具企业上市时机成熟否?

发表于2011-09-02

从企业发展轨迹看,大部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往往寻求上市,从而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。家具企业也不例外。尤其在全球流通体制下新股IPO重启的刺激与诱惑下,部分家具企业纷纷牵手资本,在行业内部掀起一股上市风潮。

回顾上半年,一大批家具企业纷纷将密谋已久的上市计划公开提上日程,加快了上市步伐。例如,酷漫居在其“新商业模式分享会”上宣布了三年上市愿景:2011年打造数量足够的门店渠道,2012年递交上市申请资料,争取2013年在创业板上市;欧派家居董事长姚良松也曾公开表示,其公司已经着手准备上市,计划三年内争取成功上市,他坦言“我今年快47了,争取在50岁之前上市”; 喜梦宝很早就与咨询公司合作,做组织架构、整个公司愿景、任务目标等的方面的规划,目的就是为了上市,按其未来计划争取三年内即2013年内上市。

还有好百年、华源轩、圣奥家具、大富豪家具、金盛家居、梦洛施家居、光润家具等也相继传出计划上市的信息。由此看来,家具企业的上市之路似乎正在繁花盛放。

然而,面对这片繁花盛放的上市景象,家具人更应该清醒地拷问一下:对家具企业来说,当前上市时机是否成熟?

针对这个拷问,我们可以先来讨论其他四个小问题,藉此回答“当前家具企业上市时机是否成熟”这个问题。

发表于2011-09-02

问题二:股市低迷,企业上市能否如愿融资?

行业市场已经了解,接下来考虑股市环境问题。通常企业上市有两个目的:融资发展与扩大品牌影响力。其中,融资发展是企业上市最主要的目的,通过股票发行,公开募集资本,用于扩大项目建设、渠道建设与品牌建设等方面,从而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然而,当前国内外股市风云凝重,从欧洲债务危机到希腊债务危机,再到仍在剧烈变动的美元债务危机,全球股市遭遇连环波动,致使股民欲望收缩。据了解,从美元债务危机爆发至今,美股连连,A股也未能幸免,接连遭受重击。据《财商》联合财经频道于八月初发起的关于“大盘还会跌吗”的调查结果显示:68.36%的者在这轮中损失超过10%;57.31%的者觉得大盘还会继续下跌。

面对这种股市低迷的行情与股民全线收缩的情况,资本运营经验尚浅的家具企业此时入市真能如愿融资吗?相信很多家具人心里都没有谱,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资本市场里如果稍不小心就可能万劫不复。

上述从大股市环境而论,现在回归讨论家具领域的股市行情。

从已经成功上市的家具企业看,家具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运营状况一直不突出。比如,兴利控股于2009年6月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时,每股发行价仅为1.02港元,最终募得1亿多元有效资金;而早在03年就上市的皇朝家私,目前平均股价大约就是2.691元。究其原因,除了市场环境不成熟外,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家具企业规模不够大,渠道网络不够成熟,以及经营管理不完善等。

再看同为制造企业的“百丽国际”,目前每股已达9.38元,上市融资86亿港元,这主要是得益于百丽在中国大陆拥有6090间自营零售店。在此反问一句:同为制造业的家具企业有哪一家能够拥有6090间自营零售店的?

发表于2011-09-02

问题三:企业能否做到管理、财务公开透明?

讨论完行业市场情况与股市情况,最终应该回到企业本身的发展情况。

上市是一种公众模式,企业上市后不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的企业,而是公众的企业,企业的任何行为都带有着某种社会效应。所以,企业有上市融资的权利,相应地也有公开财务信息、重大变更事件等接受社会监督的义务。

那么,目前的家具企业能否有效做到管理透明、财务公开?

熟知家具行业的人都知道,虽然家具业发展了三十多年,但是家具企业一直维持着粗糙的工厂管理模式:比如什么事都由老板说了算,缺乏长远发展规划;企业有两本账本,一本是给税务机关看的,一本是老板自己留着的。毫无疑问,这种粗糙的管理模式是家具企业谋求上市的最大阻碍。

于是为了谋求上市,很多家具企业纷纷进行股份制改革,然而改革过程却快速而仓促,改革成效可想而知。从表面看,设立股份公司章程、成立董事会、完善财务制度、聘请律师顾问等样样程序都做得规规范范,但是实质的经营却始终跟不上制度,这将是最致命的打击,例如曾经的光明家具就是因为企业内部财务问题破产倒闭。

时光荏苒,如今光明家具又重组站起来了,家具行业再度掀起上市热潮。在这里,笔者不得不提醒家具企业:谨记光明家具的前车之鉴,完善自身的经营体制,包括管理规范制度、财务公开制度等,届时再来谋求上市也不迟。

上一页|1|
/1页